日前,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截至11月10日,全省庫塘蓄水量105.33億立方米(不含水電站水庫蓄水),比近5年同期平均多蓄14.93億立方米。該數據創我省庫塘蓄水量歷史最高紀錄,第一次邁上了100億立方米的新臺階。
今年,我省在打贏1953年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嚴峻的防汛安全保衛戰的前提下,堅持旱澇同防同治,精準施策動態平衡防汛與蓄水。省水利廳持續做好雨情、水情、蓄水監測和中長期預報,切實加強汛前水源動態管理和汛期防汛與安全蓄水會商。對降雨、來水、工程運行及供水需求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通過對全省大、中、小型水庫運行情況的調查,進一步摸清各類水庫的蓄水能力。在7月份就及時調整下達了確保實現庫塘蓄水90億立方米的目標任務,要求各地以更加超前、更加有力、更加精準的措施謀劃好、組織好、實施好蓄水保供水工作,確保全省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安全無虞。
各級水利部門堅持“安全第一、提前謀劃、統籌兼顧”原則,一手抓防汛、一手抓蓄水,科學統籌雨洪資源利用,最大化提升庫塘蓄水效能。建立省、市、縣三級督導體系,分別負責大、中、小型水庫的蓄水安全監管,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緊盯氣象水文預警信息,在確保水庫運行安全的前提下,精準調度骨干水庫錯峰攔蓄汛期來水。根據水庫規模、類別、壩型與工況的差異,量身定制蓄水方案,嚴格執行庫塘蓄水每旬統計、分析研判通報制度,分類指導蓄水保供。突出抓好承擔城鄉供水任務的水庫蓄水,對正常運行的水庫應蓄盡蓄、先蓄后放,充分挖掘蓄水潛力;對完成除險加固水庫,按設計正常庫容蓄水,做到應蓄盡蓄;對主體工程完工的水庫,在保障工程安全前提下,適時提前蓄水。
針對昆明市供水緊張、連續2年未完成蓄水任務的實際情況,省水利廳指導昆明市將德澤水庫確立為昆明市主城區應急水源,在旱情較重時優先保障昆明市主城區供水,形成昆明市主城區“3+1供水格局”(松華壩水庫、云龍水庫、清水海水庫+德澤水庫),強化“三大水源”和應急水源的聯合調度,云龍水庫實施間歇性減供或停供,最大程度利用德澤水庫水源,截至11月10日,受2025年降雨豐沛、較往年偏多22.8%的有利影響,加之科學調度,昆明市蓄水總量、增量均創近20年同期新高。其中城市供水三大水庫比2024年同期多188%,云龍水庫蓄水量得到恢復性增長,已接近滿蓄,為建成12年以來蓄水量最多之年。曲靖市緊盯城區、集鎮、農村供水水源,堅持“日監測通報、旬統計調度、月包保督查”抓蓄水;大理州南澗縣以水庫“蓄、泄、空”科學調控為核心抓手,大龍潭水庫實現近五年來首次蓄滿,石洞寺水庫建成后首次蓄滿,為下游縣城和沿線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萬畝良田豐收筑牢堅實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