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惠濟區百萬平方米地熱供暖項目已經穩定運行了幾個供暖季,居民室溫保持舒適穩定,每年可減少24.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新鄉中原農谷6號能源港作為平原示范區首個地熱替代天然氣項目,每年可減少926萬立方米天然氣消耗,運營成本僅僅是原天然氣供暖的五分之一;焦作市迎賓館采用巖土儲能系統,可實現供暖、供冷、生活熱水“三聯供”......在河南,地熱能正通過新技術轉化為清潔能源,溫暖著千家萬戶,也照亮河南綠色發展的未來。
“地熱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不僅可用于建筑供暖、制冷,還可為工業領域提供熱能,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省人大代表、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侯濤介紹,“目前,萬江新能已成為全國率先涵蓋從淺層到中深層,從單一地熱到多能耦合的全能型地熱開發企業。”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萬江新能在地熱能領域持續深化創新,技術團隊成功研發出巖土儲能循環利用技術和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技術。
“這兩項技術秉承‘取熱不取水’的理念,引領了地熱能利用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是在保護地下水資源的前提下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對解決地下水擾動問題和降低地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侯濤介紹道。
在新技術的支撐下,萬江新能成功打造了中牟零碳能源港。“規劃的23座能源港全部建成后,可滿足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2405萬平方米建筑的供熱需求,每個供暖季預計減少天然氣消耗2.6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5萬噸,節省運營費用約10億元。”侯濤表示。
放眼全國,萬江新能帶著地熱能新技術向全國“進軍”。目前在河南、北京、遼寧、山東、甘肅、新疆等地布局了地熱能項目。“我們利用地熱助力打造中德零碳產業園,同時與寶馬集團攜手,打造‘零碳工廠’”侯濤說。
“地熱替代天然氣順應國家‘雙碳’目標,助力國家能源安全,減輕地方政府負擔,滿足百姓用暖需求。”侯濤介紹,圍繞全國布局的戰略,萬江新能致力于成為全國領先的地熱能開發企業,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突出貢獻。
作為人大代表,侯濤始終秉持“專業履職、為民發聲”的理念,將企業發展與民生需求、產業升級緊密結合。2024年省人代會期間,他提出“在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領域推廣地熱技術”的建議,得到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積極回應,相關推廣措施已納入部門工作計劃;今年,他再次聚焦技術落地,呼吁“十五五”期間加大地熱能新技術推廣力度,推動其成為支撐河南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
展望未來,侯濤對地熱產業的發展充滿期待:“隨著人工智能與地熱能領域的深度融合,地熱能應用將朝著多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邁進,為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綠色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履行好人大代表職責,一方面帶領企業深耕技術創新與項目實踐,讓更多綠色熱源惠及民生;另一方面深入基層調研,結合行業痛點與民生需求,為制定更完善、更具指導性的產業政策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地熱動能”。
如今,隨著“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侯濤代表的諸多建議正從紙面走向實踐,一幅以地熱能為筆、以創新為墨的綠色發展畫卷,正在河南乃至全國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