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09:39:59來源:甌海區發展和改革局點擊:6553 次
1月2日,溫州市甌海區發展和改革局發布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思路,文件指出,積極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新增列入省級試點建設名單,2023年1-9月全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已累計裝機并網30.47兆瓦。三是持續培育新能源產業。1-9月實現新能源產業產值60.6億元,增加值14.3億元,排名全市第4,增加值增速19.1%,排名全市第3。
原文如下:
2023年區發改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創新突破、力求發展賦能,各項工作成效初顯:入圍全省第一批新型消費城市建設試點;創新托育養老一體推進“363”模式,獲評浙江省第三批最佳實踐;財金助力擴中家庭奔富、北林垟田園綜合體康旅項目獲省級試點;《因地制宜多模式解鎖特色工坊“共富密碼”》《打造“甌海的一天”閉環智治模式,以“共治”展望“共富”》成功入選市級共同富裕最佳實踐案例;獲全民健身補短板中央預算內資金最高額2000萬元;獲浙江省排水設施建設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8467萬元;中國基因藥谷的細胞生長因子藥物和蛋白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獲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5000萬元;獲甌海-永嘉產業飛地補助2400萬元;生命健康小鎮再獲優秀等次并獲評省級最佳案例,獎勵用地指標23.5畝,甌海時尚智造小鎮獲市級專項補助資金240萬;《甌海:信用賦能 撬動90.1億沉睡資產》被評為全國優秀信用案例,為全市唯一;溫州市甌海區人民防空教育基地被評為“十大省級人防宣教基地”;溫州數字時尚產業園防空地下室辦出溫州市首張人防工程不動產權證;引進全市首個衛星產業空天合一航天科技項目;市區首個用戶側新型儲能項目通過驗收。
一、2023年亮點工作
(一)打好戰略謀劃和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穩住經濟基本盤
一是組建一辦四組十五專班。牽頭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和十項重大工程,建立指標晾曬、監測預警、動態分析等機制,前三季度創新改革開放三個“一號工程”星級評定位居全市前三。牽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精準把握體系設置及考核辦法動態,1-8月甌海排名全市前列指標數量最多,總體得分情況位居全市前4。二是開展“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評估“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舉措落實情況,草擬評估報告,并選取6個專項規劃予以重點審查。三是加強綜合研究謀劃。成立決策咨詢研究專班,形成關于后疫情時代促進經濟恢復的建議、關于優化“零土地”技改政策實施的建議、政策性金融工具研究等報告。開展“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評估,形成綜合評估報告、5張清單和3篇典型案例,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二)打好創新試點和民生福祉組合拳,繪就共富全景圖
一是實踐創新更加有效。創新托育養老一體推進“363”模式,探索“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系列研討第三期活動中做典型發言,獲評浙江省第三批最佳實踐。“全民共富資產授托融資”模式入選市級創新模式庫。《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甌海的一天”閉環智治模式》在全市共富領導小組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甌海區借力“亞運風”加快補齊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短板》在《浙里共富》刊發。二是標志性成果打造更加凸顯。打響“優學甌海”品牌,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通過省級評估,獲批國家級教師隊伍改革試點。全力打造中國數安港,形成全國首個數據產業合規生態。開放型經濟培育做法入選省最佳實踐案例。積極打造現代化基本單元,創成省級未來社區、省級未來鄉村、省級城鄉風貌樣板各4個,“創夢山根”未來鄉村受到農業農村部視察肯定,甌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風貌樣板區入選省第一批“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樣板區”,13個場景入選省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一老一小”服務場景。深化“擴中提低”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就業創業體系,“學社里”應用亮相全國人社信息化成果展獲人社部肯定。加快打造“善行甌海”,成立全省首個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慈善信托,推出全市首個慈善活動指數。三是對口協作更加深入。重點推進與阿壩縣對口支援工作,落實財政援助資金2315萬元,社會幫扶資金580萬元,成功推進推動星瀾里度假酒店、阿壩縣海派中藥材園開工落地,對口支援相關經驗做法入選省消費幫扶典型案例。四是民生服務更加優質。制定出臺《甌海區關于推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 24 條舉措》,創造良好的人口發展環境。打造15分鐘公共服務圈,完成教育、體育、衛生等八大領域2071個公共服務設施點位、服務能力等信息采集。強化價格監測預警,完善成本監審機制,制定完善托育服務收費標準、醫養結合項目收費標準、公益性墓地收費定價方案。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實現糧食加工廠順利驗收,“浙江糧倉”“浙里米袋子”“定向銷售糧食運輸監管系統”“戰略和應急物資在線”等數字化管理系統相繼上線,糧食物資領域的數字化程度不斷加強。
(三)打好項目招引和建設落地組合拳,促進投資提質效
一是緊抓重大項目。實施重大項目突破年、七比七賽專項行動,1-9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0.7億元,同比增速-4.2%。省“千項萬億”重大項目完成率130.7%,全市第3、全省第17。落地國能梅嶼儲能電站、中國基因藥谷生長因子重組蛋白研發生產項目等2個152項目。仙湖調蓄工程、南站綜合交通樞紐、溫中附中建設工程及地下社會停車場建設工程等3個項目入選“千年商港 幸福溫州”立功競賽重點建設市級示范項目。二是狠抓前期和開工項目。提速170個已審批未開工項目進度,完成開工入庫項目63個。節點化推進2023年151個前期項目,實現7個項目轉開工,同時謀劃儲備2024年前期項目46個、2025年-2027年前期項目64個,實行每年滾動推進。三是強化要素保障。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1.54億元,領跑全市并再創新高。謀劃儲備36個政府專項債項目,資金需求46.05億元,今年共發行22個項目,發行42.3億元,同時提前布局2024年政府專項債26個項目,資金需求61.2億元。梳理可利用存量土地74宗,完成掛牌地塊16宗,其中已摘牌15宗。加快審批提速,為甌海區時尚智造小鎮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現高效落地。
(四)打好產業提升和深度融合組合拳,構建服務業新體系
一是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新提升。建立企業培育庫、項目管理庫、指標攻堅清單等“兩庫一單”。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逐步增加服務業建設用地總量,完善服務業土地利用規劃。三季度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0.37億元,同比增長8.5%,位列全市第二位,增加值占GDP進一步提升,達59.9%;全區66家營利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收16.2億元,增速32.7%,位列全市第5,類增加值增速70.9%,位列全市第1。《探索數據要素全生態 打造中國數字經濟新高地——甌海率全國之先創新建設中國數安港》和《構建“產業互聯網+云工廠”新生態 促進包裝產業轉型升級——東經科技構建“兩業融合”發展新樣板實踐》兩篇案例入選全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名單;二是產城融合有新成效。繼續打造提升生命健康服務創新發展區、現代商貿服務創新發展區,并著力打造若干個特色鮮明、功能完備、錯位發展的市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迭代謀劃新一輪樓宇經濟,致力形成集約型、高密度等樓宇發展新體系。三是企業扶持有新進展。完成服務業企業月度“小升規”6家,數量全市最多。出臺一季度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收增長獎勵政策、修訂《甌海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扶持辦法》,兌現市區兩級服務業政策獎勵1750萬元,惠及企業85家。嚴格落實市級工業惠企政策,兌現兩業融合試點獎勵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獎勵595萬元,惠及企業41家。
(五)打好綠色低碳和轉型發展組合拳,擦亮生態新底色
一是積極引導用戶側儲能。成功驗收投用溫州市首個用戶側新型儲能項目,預計每日將為企業節約電費近千元,受到《溫州日報》、省級《競跑者》等媒體點贊,并獲王振勇副市長批示肯定。截至目前備案用戶側儲能項目 49 個,系統容量合計 63.44 兆瓦時,項目數量、規模領跑全市。二是穩步推進“雙碳”工作。1-9月騰出用能空間7560噸標煤,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完成率167.96%。國能浙江溫州梅嶼新型儲能電站入選省第一批能源示范項目。全面實施區域能評改革2.0版本,編制甌海經濟開發區“十四五”區域節能報告。利用“節能降碳e本賬”對標煤重點行業企業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全面加強空調負荷管理,100%完成178戶用戶數字化改造任務。積極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新增列入省級試點建設名單,2023年1-9月全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已累計裝機并網30.47兆瓦。三是持續培育新能源產業。1-9月實現新能源產業產值60.6億元,增加值14.3億元,排名全市第4,增加值增速19.1%,排名全市第3。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配套,今年新增公共充電樁410個,基本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鄉鎮街道全覆蓋”。
(六)打好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組合拳,激發改革活力源
一是營商環境再優化。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高水平優化省定十八項指標,三季度營商環境無感監測指數全市第1,全省第20。二是改革創新再發力。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全省試點進入推薦階段,“一帶一路”工作成功獲得省政府督查激勵,華僑戶籍改革市級試點成功落戶甌海。
二、存在問題及短板
(一)投資后勁乏力。面臨存量項目不足、土地出讓困難、增量項目下滑、資金土地制約等諸多難題,且2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單體制造業項目短缺,申報省集中開工、省重點增補項目困難,專項債項目審計問題顯現。
(二)能耗“雙控”形勢不佳。市下達“十四五”單位GDP能耗降低率指標任務13.5%,2023年市下達任務為4.9%。“十三五”時期我區單位GDP能耗下降率達到23.6%,超額完成省市下達任務,2020年單位GDP能耗基數為0.28噸標準煤/萬元,已領先省、市平均水平,導致我區能源消費和能效水平進一步壓減空間十分有限。
三、2024年重點工作
(一)開展紅色根脈強基行動
一是強化組織陣地建設。通過重點工作“紅黑榜”亮曬、“三服務”活動比拼亮曬等,進一步激發責任意識。二是提升發展改革話語權。緊盯發改工作要點、經濟社會發展堵點、人民群眾關注重點,及時準確發布信息。三是打造清廉發改單元。打造“清廉發改·清風行”品牌,通過“清風工程”“清風營商”“清風黨課”等系列活動。
(二)開展經濟穩進提質行動
一是抓好有效投資。緊盯投資總量和結構,深化三級書記共謀項目、以事找人工作機制,爭取2024年總量投資完成380億元以上,投資機構進一步優化。緊盯省市區重大項目清單,實行分類管理,密切跟進。緊盯政策要素支持,力爭中央預算內資金超億元,政府專項債資金需求儲備資金60億元,多渠道爭取占補平衡等用地指標。二是落地民營經濟32條。全面推進國務院和省民營經濟32條落地,鞏固提升一批具有甌海特色的民營經濟創新成果。三是推進服務業發展。狠抓服務業重點企業、創新發展區和重大項目等載體建設,全力做好服務業企業“小升規”工作。
(三)開展城市能級提升行動
一是啟動“十五五”前期重大課題研究。結合國家、省、市“十五五”規劃導向和我區“十四五”中期評估的主要問題,確立“十五五”前期重大課題選題,組織相關部門單位深入調查研究,為編制“十五五”規劃打好基礎。二是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推進與溫州大學合作共建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打造細分領域全國前沿新材料產業創新引領高地。三是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抓好對外開放“一帶一路”絲路專項工作,協助區商務局謀劃地瓜經濟根蔓項目,特別是關注在外投資項目。
(四)開展共同富裕市域樣板行動
一是聚焦標志性成果打造。著力破解高質量發展、擴中提低、農民和進城農民工共富、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新業態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等難題。滾動實施“擴中”“提低”改革、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等一批創新性改革,創新構建“共性+專項”公共政策工具箱。全力謀劃共同富裕省、市級試點,如“財金助力擴中家庭奔富”等項目。爭取“學社里”應用、數安港、推進“15分鐘親水圈”建設打造共富共享山水甌海等特色亮點案例申報列入省市最佳實踐。二是聚焦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建立動態監測分析機制,全面評估共同富裕各項指標水平,針對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PM2.5平均濃度、萬人成訟率、四感“監測”等突出的短板指標,持續攻堅推進,確保指標晉等升位。三是聚焦對口協作工作。加強對永嘉-甌海產業飛地運行,推進教育、醫療、科技等各領域合作。推進與阿壩縣對口支援工作,協助阿壩縣推進星瀾里、海派中藥產業園等項目營業投產,帶動當地文旅、經濟發展。
(五)開展經濟社會改革創新行動
一是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把握甌海作為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試點的契機,推進形成試點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確保各項改革有成果。二是深化特色小鎮建設。做實甌海生命健康小鎮市場效益,做好甌海時尚智造小鎮要素集聚,做強甌海眼鏡小鎮特色投資。三是深化人防工程開發利用。做好早期人防坑道監管和開發利用,以迷霧世界為核心謀劃國家級兒童友好示范街區,爭取2024年5月整體開業。
(六)開展民生福祉提升行動
一是深入開展雙碳行動。加快碳達峰“1+6+1”行動實施,推進一批多領域多層次多樣化省級低(零)碳試點。嚴格項目能效準入,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二是持續做好民生保障。優化價費環境、做好電力保供,進一步理順糧食管理體制。三是啟動編制《甌海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明確12大領域基本公共服務要求標準。

凡來源注明中國陽光能源網的內容為中國陽光能源網原創,轉載需獲授權。
掃碼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