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等解讀《2024年“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一批)》有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宏網記者:
近年來,山東持續推進數字強省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們注意到,在第一批政策清單中,對數據中心和智慧社區建設又有一系列的獎補。請問,2024年山東在推動數據中心和智慧社區建設方面有哪些新的政策舉措?
禹金濤: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全面加速數字強省建設,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服務數字化,推動山東數字化發展持續走在全國前列。2024年,省大數據局將會同各部門持續推進數字強省建設重點任務落實。在2024年第一批政策清單中,重點圍繞數據中心和智慧社區建設兩方面,明確了獎補方向和具體措施。
數據中心建設方面:
數據中心為經濟社會各領域提供數據存儲和算力,被業界稱為“新基建的基石”。自2020年起,山東連續4年對數據中心進行獎補,累計獎補金額達到1.8億元。
2024年,山東將重點支持電源使用效率高、服務能力強的大中型數據中心和算力時延低的邊緣數據中心建設。對符合條件的數據中心,分別按照每個標準機架最高1000元和300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通過實施一系列的獎補扶持政策,推動新型數據中心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升山東算力基礎設施整體建設水平。一是推動算力提質。增強大中型數據中心單機架算力和超大規模云計算能力,力爭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0%左右。開展綠色節能改造,進一步優化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二是推動算力增量。鼓勵各地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部署建設邊緣數據中心,推動全省在用標準機架總數達到40萬個左右,總算力達到11EFLOPS。三是推動算網一體化提升。規模部署高質量獨立組網5G網絡,加快推廣千兆光網,累計建成5G基站24萬個以上,千兆網絡用戶數達到1400萬左右,推動省內主要數據中心實現主城區內部任意地點“1毫秒算力可達”。
智慧社區建設方面:
智慧社區建設是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廣大群眾共享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成果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山東聚焦群眾需求,持續提升智慧社區服務水平。目前,全省智慧社區數量達到2200余個,智慧便民設施實現試點社區全覆蓋,智能門禁、火災自動報警等系統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便民政務服務下沉社區,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成為常態。
2024年,山東將繼續推動各級加強智慧社區建設,重點對示范引領性強的標桿型智慧社區,按照單個不超過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補,從擴面、提標、惠民三個方面提升智慧社區建設成效。一是持續加強智慧社區建設力度,不斷提升智慧社區的覆蓋面,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智慧化的紅利。年底前,累計打造3500個左右的智慧社區。二是按照新版智慧社區建設指標要求,結合各地實際,突出亮點、打造標桿,累計建成標桿型智慧社區35個以上。三是重點加強智慧社區在“惠民”方面的建設,通過社區政務服務數字化、智慧便民設施進社區、智慧家庭建設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增強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人民網記者:
今年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提出“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上塑造新優勢,要加快推進能源轉型,提升新能源供給水平和消納能力”。請問本次政策清單圍繞加快推進新能源發展方面,又推出了哪些支持政策?
胡薄:
能源是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提出明確要求,對重點工作親自部署、親自安排、親自推動。堅定綠色低碳方向,以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為重點,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全年新增新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以上,創歷史新高;累計裝機突破91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3.4%;新能源裝機規模和年發電量,較2020年均實現基本翻番。光伏發電、新型儲能裝機居全國首位,生物質發電、風電裝機分別居全國第2、第4位,其中,海上風電裝機躍居全國第3位。
2024年,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轉型,在推動新能源規模化、基地化開發上持續發力,聚焦發展潛力大、投資拉動后勁足的核電、海上光伏、地熱能、新型儲能等領域,持續推出了一批務實管用的新政策舉措,著力破解瓶頸制約、激發市場活力、擴大有效投資。
一是支持核電加快發展。按照國家《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鼓勵核電機組參與電力市場,將核電機組上網電量分為優先消納電量和參與市場交易電量,其中,優先消納電量按照年度設計利用小時數的一定比例確定,其余電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支持核電機組多發滿發,提高設備利用小時數、機組利用率。
二是優化海上光伏儲能配置。圍繞破解海上光伏開發建設成本高的瓶頸制約,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優化項目儲能配置,提速項目建設,對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網的海上光伏項目,免于配置儲能設施,預計可提升項目收益率2個百分點左右,激發企業投資積極性,推動具備條件的項目早開工、早建成;對于2025年以后建成并網的,原則上按照不低于20%、2小時比例配置儲能設施,可采用配建儲能、新建或租賃獨立儲能、制氫等方式,其中符合條件的新建獨立儲能可優先納入省級新型儲能項目庫,進一步穩定發展預期,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貫徹落實省政府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針對淺層地熱、中深層地熱開發面臨不同瓶頸制約的現實情況,強化財政、價格支持,精準發力,分類施策,全力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在中深層地熱能開發方面,篩選100口建設規范、示范效果顯著的中深層地熱井,按照“先建后補”原則,對每口井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資金由省級與項目所在市共擔,聚力打造地熱能示范工程,大力提升地熱能開發規模和利用水平;在淺層地熱能開發方面,對于采用地埋管地源熱泵技術、供暖(制冷)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新建城鄉居民住宅小區淺層地熱能項目,納入省級淺層地熱能重點項目庫后,按有關程序執行居民用電價格,有效降低項目運營成本。
四是促進新型儲能健康發展。圍繞加快推動先進儲能技術示范應用,促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對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和列為試點的長時儲能項目,參與電力市場的容量補償費用暫按電力市場規則中月度可用容量補償標準的2倍執行;其中長時儲能項目容量補償不與獨立儲能示范項目等政策同時享受。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提升山東在新型儲能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繼續保持山東新型儲能發展的領先態勢。
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實施精準度,持續抓好各項政策落地,以更大力度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努力實現開門穩、開門紅,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